您當前所在位置:主頁 > 政策發布 > 全文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

編輯:網站編輯 | 發布時間:2016-03-29
        科協是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國家推動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進一步密切與科技工作者聯系,更好地發揮黨和政府與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要求,現就科協系統深化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有效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目標,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改革方向和重點,按照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的總要求確定改革路徑,把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團結服務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有機統一起來,真正把科協組織建設成為對科技工作者有強大吸引力凝聚力、能夠為黨委和政府及社會各界提供不同形式高質量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產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基本原則
 
        ——加強政治引領。牢牢把握政治性這一靈魂,堅持黨的領導,凝聚帶領科技工作者勇擔創新發展主力軍重任,充分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和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第一資源的作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不斷強化科協系統深化改革的責任和擔當,強化公共服務、當好橋梁紐帶、夯實執政之基。
 
        ——密切聯系群眾。準確把握群眾性這個根本特點,把團結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作為科協組織的基本職能,堅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層,積極聯系引導科技相關社會組織,健全基層組織,擴大有效覆蓋,增強代表性,建立聯系科技工作者長效機制,把科技工作者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
 
        ——突出問題導向。聚焦科協系統不同程度存在的脫離群眾、組織松散、能力薄弱、庸懶散浮拖等現象,堅決從體制機制入手,下大力氣鏟除上述問題滋生的土壤,改進機關作風、釋放學會活力,從根本上解決科技工作者與科協組織聯系不親、不緊等突出問題。
 
        ——強化學會主體地位。突出學會治理這一科協改革的關鍵環節,以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現代化為目標,全面推進學會組織方式、運行機制和黨建工作創新,提升學會創新和服務能力,切實增強學會在科協事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堅持系統推進。強化頂層設計,以機關改革為切入點和引領,推動包括學會在內的整個科協系統的改革,科學謀劃改革的整體推進和政策配套,注重學會改革和機關改革、科協系統上下改革的聯動,加強各級科協組織落實改革任務的能力建設,推進工作平臺和資源共享,充分發揮試點先行的示范功能,加快形成可復制的模式并穩步推廣,形成系統效應。
 
        3.總體目標。通過深化改革,力爭從根本上解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脫離群眾的突出問題,所屬學會發展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工作手段信息化、組織體系網絡化、治理方式現代化邁上新臺階,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加突出,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特色更加鮮明,服務科技工作者、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公民科學素質提高、服務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的能力明顯增強,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提供科技類公共服務產品的社會組織,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改革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的體制機制
 
        增強科協組織的群眾性,團結聯系服務好科技工作者,必須切實克服“小眾俱樂部”傾向,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基層,把力量更多地配置到基層,擴大基層組織覆蓋面,構建暢通穩定的雙向聯系渠道,從體制機制上解決科技工作者與科協組織聯系不親、不緊的問題,發揮好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
 
        1.提高科協領導機構中基層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增強代表性和廣泛性。擴大中國科協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一線人員的廣泛性,來自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農村等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的比例由目前的58%提高至65%左右,45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少于三分之一,同時注重吸收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型研發機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人物,減少領導干部所占比例。優化科協領導機構人員組成,來自基層一線的中國科協全委會委員比例由58%提高至70%左右,常委會委員比例由56%提高至75%左右。兼職副主席主要從不同行業領域有代表性的一線優秀科技工作者中產生,實行輪流定期駐會制度。從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和有關學術機構擇優選拔一名書記處書記駐會工作,人事關系保留在原單位,職級不與書記處書記職務掛鉤,原則上在中國科協要干滿一屆。
 
        2.深化科協機關改革,建立更直接服務基層的體制機制。改革中國科協機構設置,所屬事業單位2016年年底前壓縮至13個,事業編制2016年年底前精簡至1120名左右。加大力量配備和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力度,在壓縮撤并部分直屬單位的基礎上重組成立直接面向基層科技工作者服務的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全國“雙創”服務中心、農村技術服務中心、創新戰略研究院、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培訓和人才服務中心等,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要突出服務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職能。
 
        3.拓寬干部交流成長渠道,培養有活力有能力的科技群團骨干。擴大中國科協機關與學會、地方科協的人員雙向掛職交流規模與范圍,科協機關和事業單位抽調一定數量干部到學會和學會聯合體掛職鍛煉,保留人事關系不變,任期一般不少于兩年。機關留出10%-15%的局處級崗位,擇優選拔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和學會的科技工作者或管理人員掛職,擇優選拔一批學會和地方科協工作人員到中國科協掛職,定期輪換。建立科協干部直接聯系科技工作者制度,與包括知名科學家在內的科技工作者廣交朋友,經常深入基層聽取意見建議。
 
        4.推動科協組織向基層延伸,擴大有效覆蓋。推動科協組織向園區和企業延伸,采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依托組建等多種方式,大力發展企業科協、園區科協或企業科協聯盟等,重點在新經濟組織建立科協,把創客之家等新型科技社團納入科協,接長“手臂”、形成鏈條。推動科協組織向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延伸,鼓勵支持高等學校建立科協,支持大學生科協活動,根據需要建立高等學校科協聯盟,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科協組織向農村延伸,鼓勵支持鄉鎮依托農技站建立鄉鎮科普協會,促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轉型升級,為農民提供精準的科技推廣和科普服務。加大對科協基層組織的指導力度,建設全國科協基層組織網,拓寬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聯系渠道,讓他們更多地了解科協組織、認同科協工作、參與科協活動。抓緊出臺加強縣級科協工作的意見,強化對基層組織的業務指導。
 
        5.擴大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試點工作,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廣闊的工作平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進一步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服務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改革。拓寬學會參與公共科技服務渠道,及時了解、準確把握政府職能轉移趨勢,引導學會積極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市場競爭。緊緊抓住建立有效管用的監管體制機制這個關鍵,加強監管督查,及時對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學會進行風險評估,切實防止監管不到位,推動試點工作不斷深化,做到讓中央放心、讓政府部門滿意、讓學會和科技工作者有積極性,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6.建設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紐帶和情感家園。準確把握科技工作者熟悉并習慣使用互聯網的特點,加強建網、管網、用網工作,探索“互聯網+政策服務”的工作模式,開展網上“建家交友”活動,科協各級領導實名上網,直接聽取科技工作者意見建議和呼聲,提供政策服務,引導科技工作者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努力成為可親可信、知心知意的“科技工作者之友”。針對科協以兼職人員為主的組織特點,引導兼職科技工作者自覺樹立兼職不等于業余的意識,正確處理本職工作和兼職工作的關系,通過網絡交流、視頻會議等方式有效化解履職困難,加強工作聯系。以學術交流為媒介,建設網上科技社團和科技社區,打造網絡科技工作者聯系服務平臺,增強工作聯系和情感交流。圍繞做實做好“互聯網+科普”工作,充分發揮“科普中國”的品牌作用,引導和幫助科技工作者向社會公眾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依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建設中國最大的科技人物專題網站,打造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園,著力塑造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良好社會形象。
 
        7.改革人才服務機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積極參與院士制度改革,努力提升作為兩院院士推薦渠道的效能,擴大影響力。發揮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推薦渠道的重要作用,積極舉薦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薦更多優秀中國科學家進入國際民間科技組織任職,聯系服務好在華外國科技工作者,促進科教協同。推動青少年科學實踐活動向人才發現和培養轉型,做好青年人才托舉工作,推動青年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加強科技隊伍科學精神培育,推動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建設,在打擊學術不端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探索設立“杰出科技人才”、“杰出工程師”等具有廣泛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的科技界社會獎勵,調動激發科技工作者創造活力和潛能。
 
        三、全面改革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
 
        學會是科協的組織基礎,學會工作是科協的主體工作,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必須緊緊抓住所屬學會這個牛鼻子,突出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改革這個重點,全面推進會員結構、辦事機構、人事聘任、治理結構、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務能力,加強國家級學會與地方科協的協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凝聚力不夠、活力不強、組織松散等突出問題,真正把學會做實做強做好。
 
        1.改革團體會員制度,突出科技工作者主體地位。抓緊修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進一步完善科協團體會員制度,接受部分規模和影響較大、承認科協章程、工作積極主動的大型企業科協和高等學校科協作為中國科協團體會員。支持所屬學會重點發展個人會員,鼓勵單位會員中的科技工作者以個人身份加入學會,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強化學會的會員服務意識,密切與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聯系。探索建立科協會員分類服務和管理辦法,明確不同類型會員的責任、權利、義務及審批程序,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2.深化學會治理結構改革,建設能負責可問責的中國特色現代科技社團。修改完善《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組織通則(試行)》,指導各級學會加強組織建設,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開展活動。指導學會設立規模適中的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權責明晰的監事會、實體化的秘書處,形成適合我國國情和學會發展規律的組織體制,理順學會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的關系。規范學會分支機構設置,加強分支機構管理,努力做到類型、數量合理適度,管理依法合規。推進學會秘書處實體化建設,建立辦事機構掛靠單位動態調整機制,明確掛靠單位與學會權責關系,擴大無掛靠、無業務主管單位學會的試點范圍,著力打造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實體辦事機構。
 
        3.健全完善學會治理方式,調動激發學會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指導學會研究制定務實高效、位階有序的會議制度,督促學會領導機構按期換屆,確保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監事會依法依章程履職。優化學會領導人員構成,全國學會代表大會代表應主要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學會理事會理事四分之三以上、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三分之二以上應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提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支持學會人事制度改革,擴大專職工作人員聘任制試點,實行理事會聘任秘書長制,推動秘書長職業化,通過社會公開招聘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專職工作人員隊伍。逐步規范在職及退(離)休領導干部在學會兼職,明確兼職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及時調整不能正常履職的學會工作人員,調動激發兼職人員盡職盡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學會辦事機構管理制度,加強規范化建設,制定學會社會服務良好行為規則,為學會依法依章程辦事提供制度保障。
 
        4.探索建立學會聯合體,進一步提高凝聚力和權威性。適應學科分化細化和交叉融合并存的大趨勢,鼓勵學科相近、聯系密切的學會成立學會聯合體,推動面向大學科領域或全產業鏈的學會集群發展,促進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形成工作合力。加強黨的建設,建立平等、民主的運行機制,確保學會聯合體活動進入常態化、規范化軌道。加強對學會聯合體的指導,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做法,發現和解決問題,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學會聯合體健康有序開展活動。
 
        四、創新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機制
 
        保持和增強科協組織的先進性,最重要的是解決資源積累不足、專業化服務能力不強、平臺支撐不力等突出問題,調動激發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科協組織在提供社會化公共服務產品方面的獨特優勢,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助力創新發展,為完成黨的中心任務而共同奮斗。
 
        1.創新服務學術活動機制,優化學術環境。支持鼓勵各級科協搭建高水平前沿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優化學術會議結構,既要舉辦大型綜合性學術活動,服務科技工作者開展跨學科多領域研討交流的需求,又要主動聚焦前沿目標,適當提高小型前沿高水平專題交流活動的比重,提高學術交流的質量和水平,激蕩自主創新的源頭活水。深化科技期刊改革,堅持正確辦刊導向,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引進吸收一批在國際上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專家進入科技期刊編委和審稿人隊伍,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一流科技期刊。以互聯網思維深化學術交流方式創新,使面對面的學術交流和依托互聯網的線上交流相互補充,增強時效性和針對性,提高學術交流的實效。
 
        2.創新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引導學會助力創新發展。積極探索“互聯網+創新創業”公共服務模式,聯合科協系統力量加快建設“雙創”服務云,建立互聯互通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平臺,促進資源整合,提高科技領域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支持學會和地方科協積極參與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及時總結創新驅動示范市的成功經驗,引導學會創新資源融入產業鏈,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托學會建立發展一批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特別是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以及重大科技專題、學科交叉前沿,加大協同創新力度,牽頭成立區域性國際科技組織,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地方科協大力推進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引導海外優秀人才和創新資源向國內流動,吸引動員更多海外優秀人才和團隊來華創新創業。
 
        3.創新科學文化公共服務機制,建立普惠共享的現代科普體系。實施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搭建面向學會和地方科協的科普資源集成共享平臺,共同開發適應社會需求、易于取用、便于傳播的優質科普資源,大幅度增加科普資源供給。加大科普資源集成力度,推動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提升科技館展品研發能力,促進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科普資源的開發開放,引進海外優質科普資源。建設中國科學文化傳媒集團,整合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科普出版社和科技導報社以及豐富權威的科技期刊資源,打造擁有海量信息的科學數據集團和內容供應商。支持地方科協搭建精準推送科普服務平臺,創新科普公共服務產品供給模式,建立健全公民科學素質評價和共建責任制度,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平臺作用,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科普服務產品。
 
        4.創新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機制,建設開放高端科技創新智庫。拓寬科協參與政治協商渠道,積極參與人民團體協商,規范協商內容、程序和形式,發揮好政協科協界委員作用,搭建服務科學民主決策的平臺。打造小中心、大外圍的科技社團智庫體系,做實做強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依托學會聯合體柔性布局一批虛擬專業研究所,依托有條件的地方科協建設一批智庫研究基地,積極推動中國特色高端科技創新智庫相關建設工作,為我國科技創新提供智力支撐,加強業務聯系與人員交流,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個體智慧凝聚上升為有組織的集體智慧。加強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建設工作,準確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動態、規模結構、變化趨勢等,及時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和呼聲,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支撐。扎實開展第三方創新評估工作,樹立品牌、擴大影響,發揮好對學會和地方科協的示范引領作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擴大科協對外交流合作,發揮在人文交流中的生力軍作用。
 
        五、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
 
        突出和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必須加強黨的領導特別是學會黨建工作,解決重業務活動、輕政治思想引領以及學會黨組織覆蓋和黨建工作覆蓋不廣、工作層次水平不高等問題,通過建設強有力的學會黨組織,切實履行好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落實好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科技工作者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切實擔負起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
 
        1.改革學會黨建工作機制,擴大組織覆蓋。明確學會黨組織功能定位,著力擴大學會黨組織的覆蓋范圍,始終把學會置于黨的領導之下。在學會辦事機構層面普遍建立基層黨組織,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探索在學會理事會層面設立黨委或黨建工作小組,發揮好學會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探索學會聯合設立黨組織,有效擴大黨的組織覆蓋,確保學會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2.創新學會黨組織運行機制,強化工作覆蓋。創新學會黨建領導體制,積極推動各級科協設立科技社團黨工委,探索科協黨組領導學會黨的工作、科技社團黨工委指導學會辦事機構黨建工作的新機制,理順科協指導學會黨建工作的體制機制。改革學會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工作模式和保障機制,以促進學會黨員領導干部過雙重組織生活、定期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參與“三重一大”決策為突破口,強化黨的領導,實現工作全覆蓋。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實施“黨建強會”計劃,積極探索通過黨建促進學會創新發展的新途徑新模式,定期舉辦學會黨建工作學習班、交流會,加強學會黨建理論研究,增強學會負責人、辦事機構工作人員黨性修養,樹立學會黨建活動品牌。
 
        3.加強思想引領機制,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科協系統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把黨的工作貫穿到科協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密切關注、準確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引領,面向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舉辦不同形式的國情研修班、讀書班等,引導科技工作者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黨中央權威。把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政策服務作為科協的基本任務,及時宣傳解讀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科技創新決策部署,引導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上來。
 
        4.突出和增強先進性,引導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向科技界持續開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動,大力宣傳事跡突出的基層一線杰出科學家和優秀工程師,樹立科技界的精神文明標兵,發揮其在引領和促進社會好風尚中的表率作用。以學會和高等學校為重點持續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建立健全科學研究誠信監督機制,加大對學術造假、成果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公布力度,以真善美抑制假惡丑,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通過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弘揚正氣,增強凝聚力。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習友路2666號 郵編:230088 電話:0551-65695317
Copyright © 2014-2021 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編號:皖ICP備18008296號-1
三分快3-三分快3app-三分快3官网